重庆市璧山区图书馆 - 欢迎您!
首页本馆动态>详细内容
璧图有声 | 梧桐一叶落 天下尽知秋

 





ccf3ec1ceac14f9dac929c652cf6a5c8.Pngd0b62b96bdc54c25ae53c5a42afaca61.Jpeg

青苹昨夜秋风起。无限个、露莲相倚。

独凭朱阑、愁望晴天际。空目断、遥山翠。

彩笺长,锦书细。谁信道、两情难寄。

可惜良辰好景、欢娱地。只恁空憔悴。

——晏殊《凤衔杯·青苹昨夜秋风起》

 

 立秋节气

大暑之后,时至立秋,立秋之后,暑去凉来。古人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:“斗指西南维为立秋,阴意出地始杀万物,按秋训示,谷熟也。”

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

立秋是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,还有“贴秋膘”“咬秋”等习俗。

a29c1c96ed2f4972b6a09ce540b323cb.Pnga36ba8a5f7f7484eabe5d25cb45c5bee.Jpeg

扫码收听

 

 一叶知秋

立秋到,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。

据记载,宋时,立秋这天,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。待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!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立秋叶落,这种自然现象,在古诗文中多有描述。如:“落一叶而知秋”“淮南一叶下,自觉洞庭波”。

5db0f6b365404d0abbd34995af18a6b8.Jpeg040266c771de40f983b5614aedfa30e5.Jpeg

扫码收听

在古代,从宫廷到民间,都很重视立秋。

立秋之日,皇帝要亲率文武百官,到西郊祭祀迎秋,还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,以保家卫国;而民间,在立秋收成之后,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,行祭拜,以感谢上苍与祖先,并尝新谷,以贺丰收。

 立秋物候

76a904a108994e05995e3d6ea1084aef.Jpeg915c6e32cc0b427c98391662ac279186.Jpeg

立秋三候: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。

立秋之日“凉风至”,“凉风绕曲房,寒蝉鸣高柳”。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,肃清是为收敛,秋为“揫”,“揫”就是敛聚。

后五日“白露降”,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。清凉风来,露珠晶莹变白,白是秋之标识。但露尚未凝滞,还能在阳光下滚动。

再五日“寒蝉鸣”,“踟蹰亦何留,相思无终极。秋风发微凉,寒蝉鸣我侧。”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
 

 立秋习俗

贴秋膘

933f73cde86642cbb38f2f6ac9b053e2.Jpegf62efa5d90d443a39df04cd08bafb1f1.Jpeg

扫码收听

汪曾祺在《贴秋膘》中写道:“人到夏天,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芝麻酱面(过水,抓一把黄瓜丝,浇点花椒油);烙两张葱花饼,熬点绿豆稀粥……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,北方人谓之‘贴秋膘’。”

“贴秋膘”首选吃肉,“以肉贴膘”。这一天,普通百姓家吃炖肉,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红焖肉,以及肉馅饺子、炖鸡、炖鸭、红烧鱼等。

 

啃秋

“啃秋”在有些地方也称为“咬秋”。

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,称“咬秋”,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,时逢立秋,将其咬住。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“咬秋”,据说可不生秋痱子。浙江等地,有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习惯,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。

“立秋后十日,瓜宜少食”。西瓜、香瓜、哈密瓜等性属寒凉,因此脾胃虚弱者立秋之后应减少食瓜,同时也不要吃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。

8e5f5b03401347b099279f41fbb27b4b.Jpeg4781facebd264ccbaafe4e04a48837bc.Jpeg

秋高气爽,令人心驰神往。但一般立秋只是代表天文学上秋天的到来,并没有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。所以,立秋之后还会继续热。

立秋的时候还处于三伏天,立秋后还有一伏。俗语也说,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。

5fb3c20141b04574ba5f73774fa007c1.Jpegd79056fe2fe849dea0671ffceef824dc.Jpeg

 

·END·

 







      
copyright © www.cqbslib.org.cn   璧山图书馆版权所有   ICP备案编号:渝ICP备2020012544号 地址: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璧山中学旁   邮编:402760   咨询电话:023-41688457  渝公网安备 5002270200014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