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璧山区图书馆 - 欢迎您!
首页本馆动态>详细内容
璧图有声|八月听书榜:10部佳作唤醒耳朵里的世界





八月的热浪裹挟着书页的芬芳,当文字化作声波穿透耳膜,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、被时代裹挟的命运、被人性淬炼的智慧,在有声的世界里重新焕发生机。从家族传承的密码到民族记忆的刻痕,从市井烟火的悲欢到历史长河的奔涌,依据八月收听数据,我们筛选出10部高播放量佳作——无关时节,每一部的故事厚度与声音质感,都值得静下心来细品!

 

10《长恨歌》

累计播放量:1920262

《长恨歌》通过“三小姐”王琦瑶的一生,勾勒出20世纪上海的沧桑变迁。王安忆以绵密细腻的笔触,将个人命运与城市历史交织。这部被誉为“现代版的《红楼梦》”的长篇小说,无论是对女性情感、时间流逝还是城市记忆的书写,都极具东方美学韵味。

ef7accc60d964470a6426a75a7ab2ee1.Jpege111e975d7f64dc38ce2c9a859d9a61d.Jpeg

 

09《南京大屠杀全纪实》

累计播放量:4017502

d99063937312492781d761b16d3e38c3.Jpega06df851d4d747b58f339bc84542f770.Jpeg

《南京大屠杀全纪实》用百万字史料构筑了“历史纪念碑”,在这部书中,不仅还原日军暴行的每一处细节,更以铁证如山的记载守护民族记忆的底线。当后世追问 “为何要铭记苦难”?书中的每一份档案、每一句证词都给出震撼回应:以历史为镜,方不让悲剧重演于人间。

 

08《一句顶一万句》

累计播放量:5123609

刘震云的“中国版《百年孤独》”。从杨百顺到牛爱国,两代人跨越百年的寻找,只为那一句“说得着”的话。当延津的麦田与北京的胡同在声波中重叠,每个人都在故事里照见了自己的影子。

cc16ecf99e9c4443af228ceaf7914e61.Jpegfb0c5a55356e470c954de7cf183bf853.Jpeg

07《黄卡》

累计播放量:5765041

梁晓声继《人世间》后,其作品《黄卡》再度引发收听潮,在这部“城乡二元结构史诗”中,讲述了建国初,工人张家与农民黄家因“黄卡”互换人生,当城市户口成为吞噬人性的怪兽,当亲情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,我们在主播的声线中听见时代的叹息。

fc3ce132114a4d55859591f2ecd04783.Jpegdc77e4e42a254ef5a34557f5ebf3431d.Jpeg

 

06《尾巴》

累计播放量:5784033

梁晓声的《尾巴》,以“人类长出尾巴”的科幻设定,撕开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。当尾巴成为身份象征,当“割尾巴手术”催生黑色产业链,这部“寓言体小说”让人类惊觉:我们何尝不是被各种“标签”异化的怪物?

ea05f15477b94471bf9d4270c6ed03f4.Jpeg2c141740d7a44475b99d84f5fed6f57e.Jpeg

05《古船》

累计播放量:6528717

张炜用40万字构筑的“洼狸镇编年史”,书中隋、赵、李三家跨越土改至改革开放的恩怨,恰似大运河的波涛,暗涌着人性的贪婪与救赎。当老船工隋抱朴在磨坊里默数铜钱,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在机械重复中苏醒。

2ecc3ff55783483db40284f9376eb0d5.Jpeg8603cb2695c24aef94f0e787b5ef4216.Jpeg

 

04《曲终人在》

累计播放量:7819857

周大新以“拟纪实文学”手法,通过为省长写传记的视角,揭露权力场中的潜规则与生存法则。当主角发现“每个官员都是被时代推着走的提线木偶”,官场小说的深度再次被推向新高度。

50ce09a4660545549701076e741a66ca.Jpeg26df1dcc74564874828e7048e36bb50e.Jpeg

 

03一个红卫兵的自白》

累计播放量:7866776

这是一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口述史。当16岁的“我”因“心疼毛主席”挨揍,当母亲对着墙上的主席像喃喃自语,狂热与荒诞交织的年代,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中愈发触目惊心。

136aa7e125954320b2e7cb52ceaa1b26.Jpeg0a74dc35f3fb494a883d32055b8d645c.Jpeg

 

02《历史的天空》

累计播放量:9805705

徐贵祥以《历史的天空》斩获茅盾文学奖,这部作品描述了从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,主人公梁大牙(梁必达)从草莽到将军的蜕变史,小说恰似一面镜子,映照出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激烈碰撞。

86778c18716c445a8ae3fa0764e51335.Jpeg598450054e6f4ae78dab07e52be6e844.Jpeg

 

01《梁启超家书(1898—1925)》

累计播放量:9910552

在梁启超用1200余封家书编织的“家庭教育教科书”中,这位“开明慈父”不仅指导子女学业理财,更以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的格言塑造家族精神。当梁思成在信中追问“人生意义何在”,梁启超的回答掷地有声:“总要还以真面目于大众而已。”

980f090d0d9d4a6c95eb7459ffb57903.Png68065b02ff6b42769317c070e2ab45b7.Jpeg

在刚刚过去的八月,我们借助有声书的形式,穿梭于不同的时代与场景,沉浸式体验了多样的人生。希望这些优秀的作品能继续陪伴大家,在未来的日子里,为您带来更多的精神滋养与心灵触动!

-完-







 

      
copyright © www.cqbslib.org.cn   璧山图书馆版权所有   ICP备案编号:渝ICP备2020012544号 地址: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璧山中学旁   邮编:402760   咨询电话:023-41688457  渝公网安备 5002270200014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