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璧山区图书馆 - 欢迎您!
首页本馆动态>详细内容
璧图有声|世界粮食日:从一粒种子到一片乡土的守望



 

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,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2025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:“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,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”。 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也同步喊出“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”的新口号,与全球粮食安全主题形成呼应。在中国,粮食安全始终是“国之大者”, 我们始终践行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战略,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
 

 

《袁隆平的世界》荐读

一粒种子,改变人类命运

“他让中国人端稳了饭碗,也让世界远离饥饿。”

《袁隆平的世界》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,记录了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的一生。从乡村教师到世界科学巨匠,他以颠覆权威的胆识,在稻田里书写传奇。书中详述了他如何突破“三系法”“两系法”杂交水稻技术,创建超级杂交稻体系,让中国粮食产量实现飞跃。更动人的是,他耄耋之年仍躬耕田间,只为实现“禾下乘凉梦”。

袁隆平的坚守,不仅是科学的突破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他淡泊名利,一生与土地为伴,用智慧播撒希望,用汗水收获富足。这本书让我们明白:每一粒米,都承载着科学家的毕生心血;每一口饱足,都源于他们对土地的深情。

3fac65aef8104ff7b6aaee2c457ff5b0.Jpeg8767b251db0b48e0b0803aae881f4b3f.Jpeg

 

《约定》

香格里拉的稻田,写满乡村振兴的承诺

“在海拔3000米的土地上,一群人用十年兑现一个约定。”

《约定》以真实故事为蓝本,讲述了一群援藏干部与当地百姓共同探索高原农业的故事。在香格里拉,他们面对高寒缺氧、技术匮乏的挑战,引进耐寒水稻品种,改良种植技术,让“在雪山脚下种稻田”的不可能,变成了禾苗生根发芽的现实。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,只有细节中的温度:村民第一次收获稻谷时的笑脸,孩子们尝到新米时的雀跃,以及干部们手把手教技术的耐心……当高原的稻田泛起金黄,当曾经的“贫瘠”变为“丰饶”,我们读懂了乡村振兴的真谛——不是简单的帮扶,而是用科技与真心,唤醒土地的潜力,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希望的田野。

72d3def6f2ca49cd82501d5dd555d207.Jpeg8ba6785b1d5044c3a2ba12a5e73bfb58.Jpeg

 

《走向乡村振兴》

从吃饱到吃好,中国农业的蜕变之路

“乡村振兴,是让每一粒粮食都更有价值。”

《走向乡村振兴》以宏观视角,梳理了中国农业从“解决温饱”到“追求品质”的转型历程。从杂交水稻到生态农业,从机械化种植到智慧农田,中国正以创新守护粮食安全,以品质提升生活水平。当我们追求“更好生产、更好营养、更好环境、更好生活”时,乡村振兴便成了必由之路—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。

 

9a8be5e63c7740819af47cabc69ad792.Jpeg27b753d1fb1f4096ac45706c6d5afa4d.Png

 
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

稻子从播种到成熟需百日,麦粒从研磨到制成面粉需十余道工序,酱油从原料发酵到最终酿成需半年……粮食的背后,是时间的沉淀,是劳动的结晶,是科学的突破,更是责任的传递。在世界粮食日,让我们以书为媒,致敬袁隆平般深耕田野的耕耘者,铭记乡村振兴中如“援藏干部与百姓”般的温暖约定,珍惜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。

 

-完-







      
copyright © www.cqbslib.org.cn   璧山图书馆版权所有   ICP备案编号:渝ICP备2020012544号 地址: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璧山中学旁   邮编:402760   咨询电话:023-41688457  渝公网安备 50022702000145号